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社论 >
    诸大建:中国经济进入绿色民生版阶段
      时间:2013-04-11 11:47

  绿色经济对于中国未来10-30年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1949年以来新中国的发展,粗略地可以有三个版本的说法。第一阶段是1949-1979年的30年,可看作是中国发展的1.0版和政治版;第二阶段是1979-2012年的30多年,即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可视作中国发展的2.0版和经济版;从2012年起的未来30-40年,可视为中国发展的3.0版和民生版,而绿色转型将是民生版的主旋律。

  绿色经济将是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中国发展1.0版的大多数时候,没有环境保护概念,即使参加了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也一度认为环境问题是资本主义的事情,与社会主义没有关系;中国发展2.0版的中间时期有了可持续发展观念,但只是在弱可持续性的意义上推进发展,认为只要以人造资本为主体的经济增长抵消人力资本的社会损失与自然资本的环境损失,就是可持续发展;现在3.0版的绿色经济,则要求在“自然资本非减”的意义上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些人基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概念,强调中国发展3.0版的主要任务是人均GDP翻番突破1万美元大关,这虽然是重要的,但却是不够的。如果我们以拼资源拼环境的方式、以贫富差距拉大的代价,实现这样的目标,就不能算真正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绿色经济意义上的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应该具有经济高效、规模适度、社会包容的特征,应该是人均生态足迹保持在发达国家水平之下,有与人均GDP1万美元相匹配的人类发展水平,同时大幅降低贫富差距。

  中国这样人口大国的绿色转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可以运用绿色经济中自然资本消耗规模要控制、资源分配要公平、资源生产率要提高的一般原理和量变关系,构建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倒逼经济模式转型。首先要实行绿色经济的生态规模政策。对耕地、能源等重要自然资本实行总量控制,限制GDP规模和速度过快增长。第二是推行绿色经济的分配公平政策。让每个人都有发展机会,把资源环境总量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到各区域,特别是保证贫穷人口的生态权利。第三是绿色经济的效率提高政策。通过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资源环境的生产率,通过市场机制把自然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去。目前,我国只强调效率政策,这远远不够。生态规模、公平分配、高效配置这三条政策要相互配合,形成系统,才能真正推动绿色转型。

  从全国看,中国离世界人均生态足迹水平还有一段距离,但发展空间已经不大,因此中国转型时间紧迫。中国的绿色发展应当是生态足迹适度往上走,在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空间内,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过程。从区域看,沿海发达地区是生态优化功能区,应该在提高经济社会水平的同时降低生态足迹;中部地区是重点发展功能区,要尽可能提高生态效率,用较少的生态足迹增加实现有质量的发展;而在生态禁止发展和限制发展功能区,重点是降低贫穷人口比例,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以属于东部沿海优化发展区的上海为例,上海当前的人均GDP为1万多美元,但是人均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因此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地从关注经济增长转向关注福利发展。▲(作者是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