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社论 >
    光明网:可借助国际规则倒逼国内改革进程
      时间:2013-04-15 14:21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4月15日),有媒体以重发新华社在2005年胡耀邦诞辰90周年时播发的一篇文章《胡耀邦:首位穿上西装的中共领导人》,来纪念胡耀邦逝世24周年。

  从上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论男女老幼,普通中国人的服装总色调是灰和蓝,男式上装的样式是“干部服”或“中山装”。在上世纪80年代穿西装,那是一个信号明确的肢体语言:开放。

  回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国门乍开带来的冲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开放度。经过许多年意识形态宣传所灌输的“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大都蒙昧于世界大势,踯躅于“经济已在崩溃边缘”的悬崖边……正如上述文章所述,“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在国内还面临着打开国际视野、培养国际意识的问题”。

  打开国门,让事实说话,让开放的冲力来助力松弛、解构和重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国防等各方面板结已久的结构,并以此来增强改革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因改革而产生的内部矛盾,把改革开放内关外联,由此形成势不可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以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扩大开放,这是进步中国的最聪明举措。

  当然,这个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胡耀邦是居功至伟者之一。上述文章写道:“新出版的《胡耀邦传(第一卷)》讲到,在‘文化大革命’中,当他结束十校生活回到北京后趁机抓紧读书时,就读过《田中角荣传》、《日本列岛改造论》等。他思考的是:我们国家长期经济落后、科学落后,而日本战后也很困难,但经过集中精力抓科学、抓教育,经济发展很快,成了工业大国。日本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不过,要对外开放,就必须首先打破思想意识形态的藩篱。为此,胡耀邦“组织和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由此在中国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在后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确定了决定命运的大路向。

  今天,距胡耀邦逝世已有24周年。在这24年里,中国开放的程度前所未有,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大大加快。加入WTO之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已使中国的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二位,“中国制造”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在国门大开之后,开放的冲力日渐递减,这本属正常。随着开放度的增加,见多识广的中国人自信心、自信力日益增强。通过对外开放来增加国民自信,这也正是开放政策的实施目标之一。由此再看开放当初在意识形态领域“讨论”的诸如“苍蝇蚊子飞进来怎么办”的问题,就真有恍如隔世之感。

  时至今日,与中国经济增长业绩相伴的“中国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缓冲了外来的冲力。但是,在中国国内的改革因“攻坚”而有所放缓的当下,借助开放的冲力来冲击板结的利益结构,以国际规则来倒逼国内改革进程,仍不失为一个可选的策略之举。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近日召开的新一届政府首次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说,针对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要对症下药,开出的每一剂“药方”,既能够治表,更能够治本。这从根本上讲还得靠改革。

  而推进改革,仍需要借力开放。当然,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技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