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社论 >
    洋奶粉被查是国产奶粉机会?
      时间:2013-07-05 17:37

  国家发改委近日对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富仕兰等奶粉企业启动了反垄断调查,这意味着在国内大行其道的洋奶粉将接受《反垄断法》的“洗礼”。3日,惠氏“认错”并主动降价,单品最高降20%,多美滋也已着手准备产品降价方案。

  值此洋奶粉“垄断”市场、价格持续走高之时,发改委启动“反垄断”调查,正当其时,无疑会赢得广大消费者的支持。

  根据AC尼尔森《2012年全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报告》,2012年,中国销售婴幼儿奶粉385.18亿元,其中,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四大洋奶粉品牌合计占据近半市场。而自2008年以来,尽管成本下降、关税下调,不少洋奶粉的涨价幅度和频度却十分惊人,同样品牌的洋奶粉,在国内售价往往比国外要高出一倍。

  洋奶粉“畸高”的价格,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频繁的涨价风潮之下,连一些国产奶粉也加入其中。

  价格如此扭曲显然不正常,行政力量的介入或有望使其理性回归。惠氏、多美滋等品牌价格的应声回落,也印证了这一点。期待随着调查深入,可以有效遏制洋奶粉厂家频繁干涉市场价格的行为,打造一个更为健康的竞争环境。

  中国市场上洋奶粉价格“畸高”,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存在不正当竞争、价格垄断的情形;另一方面,国产奶粉多年以来质量问题频发,不受消费者信任,不能不说是洋奶粉肆无忌惮涨价的背景。从这个意义上讲,洋奶粉被调查未必就一定是国产奶粉的机会。国产奶粉任重道远。

  不能只看到市场被洋奶粉垄断的一面,还应该看到中国消费者的信心被国产奶粉打击的另一面。梳理一下国产乳品的溃败脉络,可以清晰看到,近年来,国产乳品质量问题不断涌现,一点点抵消着消费者的耐心和信心,直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大面积发酵,才彻底摧毁了本已残存不多的那份信赖。可见,国产奶粉倒在了中国妈妈们的信心丧失上,而非仅仅是洋奶粉的挤压。

  国产奶粉若想重获市场青睐,当然不能寄希望于行政力量对进口奶粉的打压,而应该通过有关各方一点一滴的扎实努力来实现。毕竟,在奶粉市场,在消费者面前,土洋奶粉,是公平竞争关系。甚至,此番洋奶粉“非关质量”的降价,也可能会引发市场的追捧,从而进一步抢夺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

  因此,关键还在于加强对国产乳品生产过程的监管,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并以及时、负责任的信息公开透明回应公众的疑虑。不要一出了问题就急着遮掩,甚至是“辟谣”,也不要拿“抽检99%的合格率”来强迫消费者信任。要知道,当年的三鹿婴幼儿奶粉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