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社论 >
    银行“价格战”即将打响
      时间:2013-07-31 17:56

  昨天,一条不起眼的消息像炸弹一样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央行利率市场化方案获国务院批准,先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开始逐步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直至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

  追根溯源,这条消息来自最新一期《财经》杂志,消息的前半部分早在十天前大家就知道了: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后一半为什么现在才出来?是其他媒体解读不够,还是保密工作做得好,抑或是特意等到这个时候才公开?个人感觉,以央行一贯稳扎稳打的做事风格,分步公开的可能性大。据说央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定下了三个目标,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是近期目标,接下来称为“近中期目标”的是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能力。什么是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明确地说就是再放开一些利率尺度。

  根据央行规划,贷款利率下限取消后,下一步计划是“逐步简并存贷款基准利率期限档次”。在大家普遍关心的存款利率问题上,可先取消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具体利率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这样就减少了一档存款基准利率期限。

  我们注意央行的做法,首先,像取消利率贷款下限一样,取消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的宣示作用短期看仍然大于实际效果。按照各上市银行去年年报披露的数据,五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重不到0.3%,就算取消上限,影响力也很小。其次,消息披露是放风式的,没有像上次一样直接公布执行日期,因为取消五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虽然不会引发大波澜,但一旦公布,久旱盼雨的银行立即会着手应对。银行应对的结果就是利用存款利率自行裁量权争夺存款,即使是有限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商业银行也完全有可能打响一场揽储“价格战”。

  作为这次政策关系最密切的两个利益相关方,银行和储户的心态大概完全不同。对于银行来说,央行的政策应该先放松存款利率,有了存款才能贷款,有存贷利差才能产生利润。当机会终于来临时,中小商业银行又开始担心与大型商业银行的竞争。道理很简单,中小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差,没有大银行那样的实力承担风险定价不力的后果。而且,因为规模小,在存款争夺战中,小银行往往要付出比大型商业银行更高的利润代价。面对时刻变化的利率、市场,习惯靠利差生存的银行能否安然度过金融改革都是未知数。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行从最安全稳定的长期定期存款开始放松存款利率,也是对不确知的金融风险的一个“安全试探”。

  当然,储户是放松存款利率的最大受益者。在存款利率一样的时代,储户没有第二种选择。放松存款利率以后,储户可以选择利率低但信誉好、回报稳定的金融机构,也可以选择利率高但风险大的金融机构。从境外现有的经验来看,在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存款利率一般都会提高,贷款利率会相应下降,储户会最终得到实惠。这一天不会远了,相信有经验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备战“价格战”。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