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样一张照片火了:教室里,学生们头戴中间撕了洞的报纸,正在写着什么。由于报纸四面下垂,学生们尽管坐同一张课桌,却无法看到别人的作业。这张来自安徽滁州某中学老师QQ空间的照片,截图还显示该老师的配文“以前怎么没想到”和一张笑脸。(见《南方都市报》)
网络上对此出现了不同意见:不少人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奇招”,“起码不用一人一张桌子考试了”。随后该校发声明称,值班老师看到学生对期末考试有严重的紧张情绪,便带领同学搞了一个互动游戏。一场游戏而已——围观者随即散去。
目前正值考试季,学子们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焦虑。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主动组织学生进行头戴报纸的互动游戏,让大家在彼此戏谑中哈哈一乐,尽管并不高雅,但由于动机是为了学生,大家也不必过度解读。
然而,“动机果真是为了给学生减压吗?”当这一疑问被较真的网友提出,人们就应该想一想了。因为按校方的解释,头戴报纸的灵感来自泰国公务员考试防作弊新闻。那么,减压的游戏为何会与考试防作弊的招数相同?这会加剧考试的紧张感,还是让学生更轻松呢?有网友直言这是“越描越黑”:考试期间做这一游戏,其前提就是一个推定,即“学生考试都会偷看、作弊”。
确实,我们见过太多对付学生的“奇招”了,以至于很多时候已经麻木。比如在刚刚过去的雾霾天,有学校安排学生在操场上考试。要学生到操场上考试与头戴报纸考试,形式尽管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学校、老师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创新出让学生无法作弊的环境。对学生而言,此种“奇招”或可达到消除互看的目的,一次也还算新奇。但如果老师用“以前怎么没想到”的心态高兴自己找到了新的方法,并进行制度化安排,就会让学生对自己的奇葩装扮自嘲、反感进而产生情绪对立——因为这是以丑化学生的形象为代价的招数,其动因缘于对学生的不信任。借用法律术语,是学生考试都会偷看的“有罪推定”。
曾看过一本书,讲到老军医华益慰在巡诊时,总是把听诊器在自己的手中焐热才放在患者的身体上。作者说,这是华大夫给病人开出的一剂药:阳光。而开出这剂药的人,不需要读到硕士博士,只需要在自己的内心保有为病人好的善念,让患者在病痛的紧张焦虑中感受到温暖。
是的,职业千千万,但职业后面加“德”的,一个是师德,一个是医德。这种崇高的职业声望,来自从业者的道德累加,也是社会公众对从业者的期许,希望他们能从学生、病人的角度出发,用内心的善念滋养、温暖他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创造信任的氛围、宽松的环境而不是相反,应该是考试季一种理想的状态、更好的选择。
尽管笔者不能同意此种戴帽式的考试或者游戏方式,但仍然认为这只是这位老师在某一时刻的一个奇想,并未有“上纲上线”式的思考,也未有对学生不尊重之念想:因为这位老师还是为了让学生考出真实的成绩,逼着学生平时多用功,也让每个学生能够“公平地排名”。是的,理想与现实从来都存在差距。在考试升学的现实指挥棒面前,一切手段都只是为了逼着学生考出好成绩、考上好高中、能上好大学,中学老师也因此成为最最辛苦的一群人。在这种逼着学生考上好大学的“大善”面前,或许一切批评都是苍白的。正如网友所言,“这种做法没有什么,游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