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社论 >
    人工智能遭资本竞逐,专家担心行业过热
      时间:2018-06-15 16:44 作 者:

  随着人工智能的价值日渐凸显,人工智能遭遇资本竞逐,资源向头部公司麇集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以最受瞩目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汤科技为例,继今年4月拿到阿里领投的6亿美金C轮融资,5月31日再次刷新AI企业融资纪录,宣布完成C+轮6.2亿美元融资。截至目前,总融资额超过16亿美元,估值超过45亿美金。AI独角兽依图科技也在近期完成了2亿美元C+轮融资。商汤科技还推出了《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希望将人工智能教育推至基础教育的阶段。

  不同于资本对于人工智能的趋之若鹜,来自学界的观点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诸如人才、资本等资源如若出现错配,在造成极大浪费的同时也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某些负面的影响。

  在IEEE SMC学会(IEEE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Society)与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机构举办的IEEE 人工智能与控制论国际研讨会上,数位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了有关人工智能行业热点问题的看法。

  “人工智能技术还是一个小婴儿。”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阿德里安·斯图卡(Adrian Stoica)告诉记者,我们还不能完全知悉其潜能所在。

  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看来,人工智能目前最核心的是人才问题,需要应用场景和平台,来推动人才的培养。随后进入行业开发,再将各种各样的场景构建起来。

  多年以前,人工智能被喻为“炼金术”,不温不火发展了六十年,只能解决玩具性问题,尽管近几年依靠数据可以解决诸如图像、语音、自然语音处理等问题,但仍然有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宣传层面,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少商业公司“出言必AI”。

  针对目前行业中琳琅满目的人工智能产品,是否有益于市场教育,王飞跃表示,好处在于大家都认识到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坏处则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如果整天进行语言创新,就意味着没有人做去做实事。”

  在王飞跃看来,目前行业中资源错配主要表现为,很多能做事的人和企业并没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本。“如果最后拿到钱就去铺张浪费,那就更可怕了,要是拿这个钱投给真正能做事的人也是一件好事。”王飞跃称。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邝得互Sam Kwong也指出,很多的技术都是刻苦努力的研究人员所开发的,但是这些人或许并未获得对等的收益,这是行业需要思考的根本性的问题之一。据了解,目前在香港城市大学也聚集了一批青少年,开始学习工程、计算机技术,以此作为自己的日后发展的专业。

  而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储备方面,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教育应向基础教育渗透,应涉及各基础学科,但核心仍在于教育思维的转变,并非能靠一本人工智能教材或者是一家公司之力就可扭转。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数据密切相关,有观点认为“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石油”,近日生效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The EU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被指是近二十年来数据隐私规则领域最重要的变化,或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造成影响,苹果公司据报道也已经停止了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系统开发中使用用户数据。

  对此,德国马格德堡大学教授安德烈·纽伦堡(Andreas Nuernberger)表示,目前有很多的公司希望有渠道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但是,深度学习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说,一开始你无法去培训一个没有数据的系统,因此你需要让这些系统更容易获得数据。他们或许会选择为数据获取支付费用,也因此会涉到及商业模式和隐私问题。这既是哲学问题,也是伦理问题。

  “既然大家说数据是石油、是矿藏,为何要免费,尽管会有阶段性的影响,但我仍然支持这种立法。一些企业免费使用数据,却让消费者为其提供的服务付费,我相信这是正常发展里面的非正常状态,扰乱了正常研究、教育及工作的进程。”王飞跃表示。

  在谈及“学术研究中利用小样本训练机器的方法目前进展如何”时,王飞跃认为,任何一个产品将来都要回答“数据源是什么,为什么要提这个数据源”这个问题。这个数据源就是要把小数据变成大数据,大数据再变成小智能的过程,我相信这是未来智能的统一路径。(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