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腾讯2018年一季度财报,QQ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05亿,虽然比去年同期下降6.4%,但比上一季度的7.83亿有所提高。在此之前,QQ经历了连续四个季度的下滑——2017年第四季度,QQ月活跃账户数比去年同期下降9.8%,有大约8500万QQ号在这一年被用户放弃或不再常用。QQ空间月活跃账户数达到5.63亿,比去年同期下降11.7%。这股巨浪太快,连内容丰富的QQ,都被打得措手不及。
在过去的内容荒原时代,寻找陌生人聊天曾是一种娱乐的主流。随着更丰富更高级的娱乐形式出现,年轻人不再愿意和陌生人聊天,用户的习惯也从“聊”变成了“看”。于是他们更多流向了快手、抖音、趣头条。这几款短视频和信息流产品在2017年爆发式增长,并极大地占据了用户的时间——泛娱乐同社交一样,成为用户的刚需场景,且比社交花费时间更多。
2012年,当大量用户涌向微信后,QQ把所有赌注都压在了年轻人身上。2017年腾讯年度财报中,QQ首次重点展示了QQ21岁以下用户数据,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使用时间也有所增加,QQ正在成为一款越来越受年轻人喜爱的产品。
但在老龄化社会下,年轻人越来越少,他们增长的速度跟不上QQ原生用户离开的速度。多数接受记者采访的QQ人士认为,选择了年轻人战略的QQ,其大盘下降是一种必然。未来QQ合理的用户数应该会下降到与当今年轻人总体数量大致相同的位置。腾讯SNG(社交网络事业群)的一个内部观点是,QQ反弹重回的海平面,可能比原先要低。
做年轻人喜欢的产品——SNG掌门人、QQ领导者汤道生这样介绍QQ。这个由70后领导层把关,已经19岁的产品,要去了解最前沿的年轻人需求,必然要在这家几万人的大公司中做一系列内部创新。
年轻化头号玩家
2014年,汤道生在接受者采访中,将微信与QQ的关系,界定为三个方向——1.业务方向上,微信主打服务,而QQ主打营销;2.从用户关系上,微信更擅长深、而QQ更广;3.商业策略上,微信克制保守,而QQ丰富、多元、更加激进和开放。
如今,第一点涉及的广点通业务已经被划分到企业事业群(CDG),QQ的任务落脚在2、3点上。
近年,QQ功能越来越丰富,从社区向的兴趣部落到资讯信息流QQ看点、Now直播、日迹、QQ动漫,QQ已经成为“社交+内容娱乐”平台,对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有着很高的黏性。腾讯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QQ上共收发红包44.5亿个,00后占比达39%,是最大群体。
2014年,新浪微博CEO曹国伟在接受采访时说,手机QQ拆掉了自己建造的围墙,给其他互联网产品让出了机会——追求年轻化后,用户流失到微信朋友圈、Qzone客户端、微博、陌陌。而青少年是鲜有人顾及的人群。青少年人群是互联网创业者少碰的硬骨头——一位社交产品创业者告诉记者,社交产品的价值靠用户彼此消费,而青少年消费价值低,可支付能力不足,内容产出质量也低。同时,内容监管还存在一定风险,平台责任大。
青少年使用手机的行为会被父母监管。QQ群是中小学校的通讯工具,成为用户顺理成章。但QQ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而是一个娱乐平台,漫画、资讯、视频、社交,一站式满足这些不敢在手机上装太多APP的青少年。这群青少年的特征是追求个性化、热爱表达,追求以图文、视频为主的多语言。因此,简洁、工具化的微信上不曾出现个性化装扮、复杂的社群功能、礼包推送、厘米秀、小游戏、视频特效功能、QQAR红包等功能,陆续在QQ上出现。从QQ群组的设计,到QQ秀、签名,无一例外都给用户个性化、互动化的表达空间。
但是另一个时代趋势正在挑战QQ的年轻化。00后关于使用QQ的经典原因是:“因为爸爸妈妈还有长辈们都在用微信。”一旦他们进入大学,大多会逐渐因为社会工作关系离开QQ。根据记者获悉的内部数据,年轻人大多从大三和大四起开始就从QQ向微信转移。
到2017年,离开QQ的原因更多了——多样化互联网社区和产品的发展,挑战了QQ先前积累的优势——青少年是网络效应极其明显的用户群体,一旦流行新产品,所有人都会涌入。一位接近快手的产品人士告诉记者,快手最初在微博萌芽,真正爆发其实是在QQ空间。
抖音、快手的走红是第一步,分走时长是第二步,最让QQ感受到危机的,可能是泛娱乐产品开始加重社交。为了让更多年轻人留下来,QQ只有利用其了解年轻人的优势,在产品上做创新性的优化。
QQ看点是其中一例。这是一款QQ内置新闻信息流服务,95后用户达70%,上线一年成为并列腾迅新闻日活的第二梯队的信息流产品,甚至超过了腾讯战略级信息流产品天天快报,因此,2017年大会上被腾讯董事长马化腾着重表扬。
从产品设计角度,这是一款专门为年轻人设计的资讯产品。QQ看点虽然接入了腾讯企鹅号的内容,但近半年,着重调整了更加年轻化的内容频道,引入“话题”功能,将短视频加入信息流中。在优化短视频的推荐后,视频观看量同比增长300%。
其运营团队也更倾向于年轻人喜欢的内容。在冷启动阶段,年轻用户一打开看点,看到的就是自己最关心的娱乐、动漫的内容信息流,而不是其他平台的时政热点。QQ看点还鼓励UGC内容上传,在“点点”这个功能栏里,用户可以看到好朋友的转发链接和转发语,可以进行实时互动,甚至引入一些MCN的短视频内容,将媒体内容和私密关系链内容结合。另外,QQ看点还上线了年轻人喜爱的定制化个性皮肤。
QQ的用户不仅是95后。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办公用户,他们每日传输1.8亿份文件,以及一部分下沉社交用户。QQ为前者研发月活2000万的办公社交软件TIM,该团队2018年还推出了腾讯文档,为后者保留PC时代最基本的功能。QQ产品创新聚焦在满足年轻用户的需求上。“研究年轻人、分析年轻人是我们产品会上讨论最多的话题。”一位即时通讯部门员工告诉记者。
他表示,由于产品众多且分散,内部对QQ近期数据首度上涨感知并不大,也很难将其归因于某个产品改进。但是要形成触底反弹的数据趋势,只能动态调整产品来稳住大盘,这意味着QQ还需要面对诸多内部创新的挑战。
在大公司创新
作为一款19岁的产品,QQ还能成为年轻人最喜欢的社交产品,这是其创新能力的证明。
QQ功能以保大盘为主,但在大盘之外,还有部分兴趣部落、Now直播、TIM、DOV独立成为APP的产品。一位员工告诉记者,这些独立产品的意义是鼓励团队去市场中锻炼、保持创新能力。
创新挑战一,是如何找到更强的产品驱动力。
兴趣部落是个典型的例子。2014年,兴趣部落诞生在视频部门,享有QQ功能页面最高入口,与QQ空间平级。上线后,迅速合并了微信公众号的微社区,成为独立APP。
在百度贴吧、豆瓣APP等同类产品上线、数据纷纷下滑时,兴趣部落则完成从QQ好友、群聊到社群三步关系链沉淀。在运营两个月后,百万级粉丝的部落已有近20个,每天都有评论超过10万的话题。
从2016年开始,兴趣部落APP数据也开始滑落。同期,虎扑、内涵段子、最右等垂直人群的社区却迎来了较高的数据增长。2017年上半年,运营三年后,兴趣部落被调出做Now直播的视频产品部,并入即时通讯部门,跃入低潮。根据内部数据,兴趣部落在QQ上是千万级,但独立APP目前是百万级日活产品。一位即时通讯部员工对记者分析,这款产品可能并不理解年轻人、不理解运营。
在一些用户眼里,兴趣部落没有健康的粉丝制度鼓励用户发帖,很多话题上充斥着小学生幼稚、杂乱的内容。事实上,产品、运营可能只是表面,流量路径依赖和背后的产品机制,是更本质的原因。“KPI压力比较大,通过入口导流可能更简单。”一位SNG前员工告诉记者。但进入移动时代,渠道更多样,用户选择更多元,导流的转化率优势被削弱了。
PC时代坐拥巨大流量入口的QQ,腾讯就曾利用弹窗等导流手段,扶持过微博、腾讯新闻等一系列产品。这是QQ上较为常见的增长手段,兴趣部落、看点、直播、日迹等功能都占据了二级以上的导流入口。从结果来看,短期单个功能的数据会有一定增长,但长期来看或许是将流量左手倒右手,可能并未对大盘见效。
产品的改进、资源的整合和团队的探索能力,才是更关键的因素。(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