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社论 >
    创新和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时间:2019-01-18 18:24 作 者:

  再过一个多月将迎来全国“两会时间”。每年的两会,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成为关注焦点。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同时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此时刻,社会上下都很关心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和对宏观经济难题的回应。

  这几天,李克强总理连续召开座谈会,或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或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形成全社会“最大公约数”,这对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促进政府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些座谈会中,总理就宏观经济问题初步做了一些回应。在1月15日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时,总理说,我们提出保持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就意味着允许经济增速有一定的弹性浮动,但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断崖式下跌”。

  在谈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调控基调时,总理也有比较全面的阐述。在1月17日的座谈会中,李克强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更趋严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已经积累了不搞“大水漫灌”的经验,可以通过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在转变发展方式中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就业比较充分、收入不断增加、环境持续改善。

  在1月15日座谈会上,总理又指出,不依赖传统路径,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丰富并善于使用宏观政策工具,加强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相机调控,以宏观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

  两次座谈会,都谈到宏观调控的创新和完善,这说明,中国不仅已经积累了不搞“大水漫灌”的经验,而且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方面,有足够多的政策工具。

  比如在金融环境进一步宽松方面,今年会有更多的货币政策出台。虽然 “稳健”是货币政策的工作原则和指导思想,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保持松紧适度,既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要把握好松紧适度的“度”,既要保持总量合理,也要着力优化结构。

  再比如在积极财政政策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日前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了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务限额580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8100亿元,合计13900亿元。提前下达,也是一种创新。

  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包括进一步减税降负。上个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去年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约1.3万亿元,比年初的目标增加了2000亿元,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成本负担。本月9日,中央决定再推出一批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此次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再为小微企业减负约2000亿元。此外,在提高政府财政赤字率和社保降费率方面,也有很大空间。

  当然,对企业的减税降负就意味着政府“减收”,这是各级政府需要直面的问题,过紧日子是必然的选择。近些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节用裕民,这也是今后必须坚守的一大原则。

  总之,“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政策应该因形势而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用发展来实现“稳”。为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应该是常态。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