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社论 >
    以开放创新擦亮临港新片区“金字名片”
      时间:2020-05-15 10:33 作 者:

  肩负“服务国家大局、对标国际一流、聚焦先行先试”重任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近日来频频出台措施,其中都涉及到了两个关键词:开放和创新。

  临港新片区的这些措施,深刻体现了制度创新与开放再升级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

  5月8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会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保监局、上海证监局、市金融工作局共同发布《全面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在落实对外开放、强化制度创新、培育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加强服务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了50条创新举措。

  上海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银保监局将从三个方面重点推动政策落实:一、推动临港新片区落地更多银行业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举措;二、推动临港新片区在金融创新风险压力测试方面更好地发挥试验田作用;三、推动临港新片区成为优化产融对接机制的重要基地。

  这是为了贯彻落实此前新片区出台的“金融30条”的进一步举措,是在更深层次、在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

  在吸引外资设立各类机构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外资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在临港新片区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支持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支持外资在临港新片区设立由外资控股或全资持有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

  这些措施体现了开放和创新是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通过开放促创新,通过创新进一步促进开放。临港新片区设立以来,已经在强化开放型经济集聚功能、聚焦重点领域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5月12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期)顺利通过了海关总署等国家八部委组成的国务院联合验收组的验收,成为我国151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

  同时在12日,临港新片区首个全功能型资金池正式启用,这也是对不到一周前出台的“若干措施”的具体落实,体现了制度创新和更高层级开放的有机结合。

  关于临港新片区的发展方向,在设立之初就把创新作为了重要元素。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临港新片区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和信息快捷联通政策加快落地,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建设,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

  这“五个自由”的提法让人看到了临港新片区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远期的“自由港”建设。但要实现“五个自由”,其中的重要因素,除了制度创新,一定少不了更深层次的开放,人、财、物等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开放的最充分体现。

  上面列举的几个事例,大部分是临港新片区新近出台的金融创新和开放方面的措施,新片区创新开放的领域还有很多,尤其要涉足一些更新更关键更有引导性的领域。比如说,目前全球贸易格局中,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形态发展很快,有数据表明,2018年,上海共实现数字贸易进出口260亿元,同比增长16%,数字内容和数字服务成为上海数字贸易两大支柱领域。

  临港新片区,甚至包括中国整体也要适应这种变化,加快新型贸易业态的发展,建立安全有序的跨境数据流通体系,打造具有面向全球的数据汇聚、数据交换和落地应用能力的全球数据港。在这一点上,跻身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中是现实需要,也是创新。

  总之,聚焦临港新片区的改革开放发展,对上海有重要意义。临港新片区是上海改革的重要试验区、开放的重要枢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是上海产业十分重要的战略承载地,但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其在创新方面的探索更具有深远意义。临港新片区这个“金字名片”,不但是上海的,也是全国的。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