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读书 >
    旷世英才潘汉年的最后岁月 死后只能用化名立碑
      时间:2013-05-08 15:17

  本文摘自老人报 2012年4月5日 A7版 原标题:旷世英才潘汉年的最后岁月

  1975年5月29日,湖南省茶陵县江茶场来了一对名声很大的犯人——潘汉年夫妇。将潘汉年夫妇从北京秦城监狱移到湖南省的劳改单位,是中央专案三办的意见。5月27日,由公安部十五局所属的专案组和秦城监狱共同派人,“解押”潘汉年从北京乘坐1次列车,于29日清晨到达长沙,稍作停留,便与3天前先期赶到的潘妻董慧一起,乘汽车赶往江茶场。潘汉年夫妇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一年零九个月。

  真挚悼念毛主席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噩耗传开,举国悲哀,各地自发地举行了各种方式的吊唁活动。茶场场部在礼堂布置了灵堂,组织干部职工向毛主席像鞠躬、默哀。

  那几天,场部的主要领导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注意到潘汉年夫妇。9月10日下午不到两点,才从家里出来的甘副场长,被站在小平房门口的潘汉年叫住了。显然,潘在这里等候了一阵时间。他以试探的语气问道:“甘场长,我们想去礼堂参加吊唁毛主席的活动。”

  甘副场长思忖开了,这样的要求不好加以拒绝,便点头应允。

  随后,潘汉年推着轮椅上的董慧来到场部礼堂。他俩都换上了洁净的素服,胸前扎着纸做的白花。在催人悲痛的哀乐声中,潘汉年扶着步履蹒跚的董慧,来到毛主席遗像跟前,先是三鞠躬,然后低头默哀。两人的眼眶里泪水晶莹。潘汉年的喉头有些哽咽,声音也有些沙哑:“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在场的干部和职工完全被两位老人对毛主席的真挚感情感动了。

  到了天安门广场召开追悼毛泽东主席大会,场部组织大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现场转播,宣传处的同志正在调试全场唯一的9吋黑白电视机,潘汉年进来了,对场部政治处主任说:“这台电视机太小,把我那台拿出来给大家看。”潘汉年有一台从北京带来的苏制16吋彩色电视机,由于拆散装箱时有所损坏,拿到礼堂后,图像有些模糊,但音质好,画面也大,让更多的同志看到了隆重悲壮的大会实况。潘汉年也同大家一起,坐在较前的位置,从头看到尾。

  在毛泽东主席逝世后的一段日子里,潘汉年更加沉默寡言,常常独坐一处凝神沉思。

  以心换心获真情

  潘汉年夫妇移狱江茶场,生活上获得了秦城监狱不可相比的照顾,但政治上仍旧受到严格的管制。潘汉年没有公民权,不可自由通信,未经湖南省公安厅批准,不能离开茶场去任何一个地方。董慧虽有公民权,有通信的自由,可是每发出一封信,都要受到省劳改局审定,在江茶场也有内定的干部对她进行监视教育。尽管这样,场部的干部、职工对两个近于老态龙钟、行动上有些颤颤巍巍的老人,给予了一种越来越浓烈的同情和敬重。

  潘汉年到场部商店买东西,总是站在柜台边的人群后面,让其他人买完后,才上前去,买完东西含笑点头致谢。他到圩场上向农村妇女买鸡买蛋等,总不要人零钱,人家追上前,他恳切地说:“不用找了。”场区常有江苏的逃荒农民,闯进来讨钱讨物。潘汉年出手大方,有一次把一张十元钞票递给对方,对方见了竟不敢接,他微笑地说:“给你的,拿去吧。”潘汉年看到场部食堂炊事员万亿林生活困难,几次把成色尚新的衣服送给他。潘汉年觉得自己太闲,又干不了别的劳动,便到场部机械厂木工车间捡木渣刨花送给食堂当柴烧。他和董慧每月有生活费100元,这标准在当时是一般干部的两倍,而他们除了必要的花用,每个月都要积余七八十元。他主动提出由场政治部代为保管。

  死后只能用化名立碑

  在怀着强烈的企盼等待了三四个月不见动静后,潘汉年病倒了。由于南方气候潮湿,他患了类风湿病,双脚浮肿,伴随而来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使他生活上不能自理,被送到了场部医院。

  以茶场医院的医疗条件,当然无法使潘汉年好转。3月24日,他由救护车送往长沙。

  医院经过对潘汉年的全面检查,发现这位沉疴在身的孱弱老人,不仅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患有多囊肝,并有消化道出血、肺部严重感染等严重病症,而且贫血,高烧不退,吃不进食物。医院对症下药,20多天连续进行输液,终不能遏制病情的恶化。至4月初,潘汉年的病情更严重了,进食即吐,全身浮肿,睁不开眼。医院除使用冻干血浆进行输血外,还动用了特效药,仍不起作用。最后只得通知省公安厅:病人情况危急,速让家属来见。因为他常在半昏迷状态下,口里喊着:“婆婆(指董慧)在哪里?我要见她!我要见她!”

  潘汉年被送到长沙治疗,作为妻子的董慧,连看望、陪同的权利也没有。自3月24日救护车将丈夫载走后,董慧常常喃喃自语,泪水长流。直到4月13日晚上,才得到通知:让她明天去长沙。4月14日下午,董慧赶到长沙,到了医院一进病房,就与躺在病床上的潘汉年抱头痛哭,连医护人员亦为之落泪。夫妇俩哭了一阵,还是潘汉年提醒妻子不要再哭。董慧哽咽着对丈夫说:“你安心休息,要有信心,病会好的。”

  潘汉年抬手揩去眼角的老泪,对妻子回道:“我听你的,你也去休息一下。”就在董慧离开后两个多小时,当晚7时15分,潘汉年停止了呼吸,一代旷世英才含着满腹的冤屈别离了人世。这一年,潘汉年享年71岁。

  4月17日,潘汉年的遗体在长沙火化。有关部门将其骨灰葬于长沙市南郊金盆岭墓地西侧的半山腰。董慧要求在墓前立碑,但只能用“肖淑安”一名,她只有含泪点头同意。

  1979年春节过后,董慧的血压急剧上升,场部医院采取了最大努力的抢救措施,但终究回天乏术。2月24日,董慧脑溢血抢救无效,以60岁的终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董慧死后不久,历史终于还他们以清白。1982年,中共中央为潘汉年平反昭雪,潘的骨灰从瓦坛子中取出,移入骨灰盒,与董慧的骨灰一起被送到北京,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吕丽妮 荐)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