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读书 >
    AI需要哪些创新人才?看看高校校长怎么说
      时间:2021-07-09 14:35 作 者:

  创新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应该怎样培养?

  在今天(8日)下午举行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学前沿全体会议”的“校长对话”环节上,来自全球几所顶尖学府的高校校长针对“AI创新人才培养”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AI领域的人才结构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迭代,该领域的发展需要怎样的人才结构?其中,高校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表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领域所呈现的“动态发展”的特点,既是纵深又结合横向,这是该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的地方。从大家的共识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教育领域。

  许宁生表示,人工智能领域不是单纯由计算机行业就能够承担(的领域),实际上需要许多行业的产参与,“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优势在于政策层面出台了许多相关规划,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与规划结合,并且和国际前沿的发展相结合。”

  那么,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结构应从哪几方面理解?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认为,人才队伍和结构应包括:从事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应用场景研究和应用推广这几方面。

  “和我们高校主体相关的主要集中在前三类。其中,基础研究人才涵盖了应用数学等相关学科,技术研究人才则包括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应用场景研究人才则关乎更多学科领域。另外,工业、大健康这两个领域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会是很好的机会。”

  什么样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会受到社会青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格外注重基础知识,“数学、物理、计算机方面的扎实基础很重要。同时,人工智能领域还应该注重‘交叉科学’以及相关应用场景的支持。此外,从产业需求来看,复合型人才也是高校希望去培养的。”

  AI学科交叉实践

  人工智能学科交叉的边界在哪?高校在实践上又有怎样的经验?

  对此,林忠钦表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主要在于加强与数学、计算机这两学科的交叉。但考虑到并没有更多学生适合于进行人工智能的专门研究,因此,现阶段,在我们学校,更多的专业会在未来发展方向里体现‘人工智能’的特色。”

  “比如,我们的船舶工程专业一个大方向就是智能化,因此我们也会在这个专业课程体系里加入智能元素,帮助学生增加信息化方面的知识。”林忠钦说。

  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碳中和战略,实现人工智能与新能源的交叉结合,交通大学已于与国家电投于2020年底共同设立“智慧能源创新学院”。

  “其实,这是一个产教融合的学院。”林忠钦说,过去我们依靠传统的煤来产生能源;未来,能源的产生需要有更多的智慧体系来配合,这就是智能化所带来的对社会发展更具意义的人才体系建设。

  而对于复旦大学所涉足的人工智能板块,许宁生也表示,我们在一些重大的领域如“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进行布局,这一交叉领域,将复旦大学原先非常强大的神经科学与医疗领域的大脑疾病治疗、影像诊断以及再前端的数学计算等学科融合在一起。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尤其需要引入数学学科,该学科有助于支持建构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随着我们把计算机、数学等学科悉数引入,我们就能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结合在一起。”许宁生说。

  事实上,数学、物理、计算机仍然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基础。

  包信和认为,对于人工智能领域,并不能因为它是热点,大家就都要去学习这个专业。还是应该鼓励学生认认真真地把数学、物理、计算机的基础打好,再去与一些好的应用场景做交叉、融合。

  “近年来,我们在类脑智能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及语音和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作实验室上都做了不少研究。”包信和说,人工智能是一个方向,也是一个目标。但前期的基础一定要打实。
 

(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