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读书 >
    新书推荐:辜鸿铭讲论语
      时间:2013-07-03 18:23

  

 

  《辜鸿铭讲论语》封面

  【编辑推荐】

  1、光绪二十四年绝版,林语堂自美国国会图书馆抄录,辜振甫付台北崇圣会出版;

  2、风靡欧美、通行世界的唯一《论语》版本;

  3、李大钊、罗家伦、林语堂、首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推荐;

  4、填补市场上辜鸿铭作品除《中国人的精神》之外的空白。

  【内容简介】

  辜鸿铭认为欧美的传教士和汉学家歪曲了儒家经典的原义,糟蹋了中国文化,并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产生种种偏见,因此决定亲自为欧美人讲解《论语》,这就是《辜鸿铭讲论语》的由来。

  《辜鸿铭讲论语》不但语言精练,词意精达,而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纵贯中西,援引歌德、卡莱尔、阿诺德、莎士比亚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话来注释某些经文,将注释中将书中出现的中国人物、中国朝代与西方历史上具有相似特点的人物和时间段作横向比较,帮助那些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西方人更好地把握儒家经典的内容。

  《辜鸿铭讲<论语>》较之以前西方传教士和汉学家的儒经译本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说是近代讲解《论语》的的一个里程碑。 这个版本也成为风靡欧美、通行世界的唯一《论语》读本。

  【作者简介】

  辜鸿铭,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名家推荐】

  愚以为中国二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李大钊

  辜鸿铭的《论语》版本,用字和造句的深刻和巧妙,真是可以令人拍案叫绝。——罗家伦

  (辜鸿铭)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造词、用字,皆属上乘。总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想,始有其异人之文采。 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 ——林语堂

  

 

  《辜鸿铭讲论语》

  【试读章节】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辜讲】

  孔子说:“随着不断地学习,并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确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更大的快乐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仰慕你的才能从远方前来拜访。但是,即使不能为人所称道却能淡然处之的人,也确实是真正聪慧而高尚的人啊!”

  【辜解】

  在中国人眼中,只有有教养的人才能称为君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朱子注谓:“学之为言效也。”余窃谓,学之义甚广,不当作效字解,使后之为学者只求其当然,而不求其所以然,所谓依样画葫芦者是也。犹忆中国乾嘉间,初弛海禁,有一西人身服之衣敝,当时又无西人为衣匠者。无已,招华成衣至,问:“汝能制西式衣否?”成衣曰:“有样式即可以代办。”西人检旧衣付之,成衣领去。越数日,将新制衣送来,西人展视,剪制一切均无差,惟衣背后剪去一块,复又补缀一块。西人骇然问故,成衣答曰:“我是照你的样式做耳。”今中国锐意图新,事事效法西人,不求其所以然,而但行其所当然,与此西人所剪之成衣又何以异与,噫!

  【书评】

  辜鸿铭讲《论语》

  近年来国学热得发烫,讲国学的人更是丛出不穷。几乎什么人都算是国学大师,什么典籍都算得上是国学读本。且不说讲的人能不能够开宗明义,就是写的书也很成问题。本来国学也者,从三本书上下功夫,作为源头就可以了。一本是《道德经》,一本是《墨子》,另一本就是《论语》。至于其他的典籍,只要把上面三本书透彻了,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问题也就出来了。《道德经》现在无人能懂,《墨子》早已从显学的位置上落下来,没有人去翻,能够掉来掉去的只有《论语》一本,也被讲得乌烟瘴气。——不过还有《辜鸿铭讲论语》在。

  辜鸿铭作为清末大儒,东方儒学第一人,首先他能不能讲《论语》这一点就毋庸置疑,大家关心的是他怎样去讲:阐述得清不清楚,倘若阐述得清楚,读者能不能理解。

  《论语》以前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大家都把它当做安身立命,乃至于治国平天下的蓝本。到了后来,也就是现在,大家又反其道而行之,不再谈论《论语》的庙堂之高,反而只讨论《论语》当中的智慧,对于身心的慰藉。这两种做法都比较偏颇,前者失之于雅,后者失之于俗。能够将这两者折中得比较巧妙,既能够讲孔子的言论阐述得比较清晰,而又能让大家看懂的,便是《辜鸿铭讲论语》。

  辜鸿铭讲《论语》,事实上是在当时讲给欧美人的。面对着欧美人的武力侵略和文化侵入,偏偏辜鸿铭不卑不亢,对欧美人说:要谈论文明、文化、伦理和道德,你们欧美人仅仅还停留在野蛮的阶段,而《论语》一书当中的精神情操,则是你们学习的榜样和终极的指归。因为是给欧美人讲,所以很有必要简单易懂,并且采用中西类比的形式。比如说,论语当中讲到周公,欧美人不懂,辜鸿铭就说周公相当于《圣经•旧约》当中的摩西,古代帝王当中的尧、舜则相当于亚伯拉罕和以撒,齐桓公相当于德国的威廉一世,而管仲则是他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如此一来,讲的人纵横开阖,读的人满心欢喜。

  而在内容方面,尽管辜鸿铭依旧是依照“学而第一”“为政第二”的顺序开讲,但是他绝对没有拘泥于这个顺序,而是只要找到比较合适的孔子语录词条,做出一番精彩纷呈的阐述和引申。如果阅读得比较仔细,就不难看到辜鸿铭用《论语》作为出发点,来讲述改革、教育、信仰、心灵、道德、宗教、文明、信仰、美育以及符合东方要求的女性之美等等。

  在讲改革的时候,辜鸿铭比喻说,改革很容易照搬照抄,就像是在西装上面依样葫芦地补上一个补丁;讲教育的时候,说如果现行的教育方式只是培养无赖,那么不妨让更多的人远离教育,才是更合理的教育方式;讲心灵的时候,强调唯独中国人还保持着纯粹的孩童的天真、敏感和热爱;讲女性之美,则认为中国的女性窈窕、悠闲,散发着比紫罗兰还要浓郁的芳香。

  而且在辜鸿铭的讲解之下,书中还不缺乏这样的妙笔:当孔子雇用了一个孩童,而这个孩童总是喜欢模仿着成人的行为方式,“欲速成者也”。其他的学者都一本正经地解释为“这个孩子在学习方面太急于求成了”,但是辜鸿铭却解释为“他只是太想成为一个大人了”。如果考虑到一个孩童的心智和他的幼稚的理想,恐怕只有辜鸿铭的这种解释才是最符合实际情况,也最符合孔子的原旨。

  将《论语》推广到世界上,辜鸿铭这本书功不可没。而当在他的祖国(一如文中所称的“孔子在他的祖国”),《论语》和其他的国学典籍被埋没和曲解的时候,那么《辜鸿铭讲论语》也就更有出版和阅读的价值和必要了。

  至于另一些人的《论语》读本,比如说一个学者说“《论语》是一本关于温度的书”,而立刻就有人为之做了一篇序,说“《论语》不光讲温度,也讲色彩”。这种论调,正如同《西游记》里“有三卷经书,一卷谈天,一卷谈地,一卷谈鬼”,一概属于第三卷的范围,都是鬼话连篇,不读也罢。文/朱喜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