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建馆60周年。12月29日,由西城区第一图书馆举办的图书馆开放周系列活动之图书馆探秘之旅在馆长樊亚玲的带领下,数十位读者共同参观了图书馆“我们的60年”主题展,了解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历经六十年的发展历史;参观了图书馆古籍资料室和采编部,由馆员为大家介绍了籍资料室情况和采编部图书从采购到上架之间的流程。参观结束后,馆长、馆员和包括原《中国摄影》杂志主编陈仲元、视障者在内的一批老读者分别以自身经历和大家分享了西城区第一图书馆里的温情故事。此外,在12月24日至30日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开放周期间,图书馆特别设立艺术家设计“心相”、“读诗”活动,用独特有趣的方式和读者进行交流,展现图书馆未来发展之路。
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图书馆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市立图书馆西单分馆,多年来几次换址更名。2010年,西城、宣武两区合并为西城区,西城区图书馆也于2013年6月正式更名为西城区第一图书馆。一个甲子过去,它依旧其貌不扬,声名不显,但它创造出的成绩却格外惊人。全国首家获得国际图联会员资格的区县级图书馆,文化部评选的一级图书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2000年“读者最喜欢的图书馆”称号……这些荣誉都属于它。同时,它还是全国第一家现代化的视障人阅览室的创立者,北京市首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区县级图书馆和北京市首家实现自助借还服务的区县级图书馆。这些荣誉见证了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在60年发展中的努力与创新。如今,每一名走进图书馆的人都会感受到,它依旧年轻,充满活力,充满激情。
图书馆转型 见证全民阅读推广的十年
西城区第一图书馆馆内设有报刊阅览室、古籍资料室、地方文献室、个人借阅部等14个服务部门,现藏书70万册。作为一所区县综合性公共图书馆,它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同时,西城区第一图书馆的发展也是全国图书馆从以藏书为主到外借为主到如今以公益性阅读推广活动为主的时代变化的典型和缩影。
在西城区第一图书馆门口,每周都会更新图书馆活动预告海报信息,邀请读者来参加免费活动。据统计,2015年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共举办活动245场,其中讲座76场、展览20场、培训31场、其他特色活动76场,总计参加人数133984人次。2016年,截止到11月,图书馆的活动累计236场,讲座79场,各种有趣、有益的活动轮番进行。
据图书馆工作人员汤老师介绍,自1999年始,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这十年也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十年。十多年来,图书馆过规范讲座组织制度,创新活动理念,每年举办公益讲座近 70 场,形成了几个讲座品牌系列,拥有了一支稳定的听众群体。今年,品牌讲座“外交官带你看世界”系列,邀请我国原驻加拿大、玻利维亚、拉脱维亚等国大使到图书馆与广大读者进行交流,倍受读者好评。“名人之后话名人”系列讲座邀请杨虎城、尚小云、闻一多等名人的后代与读者面对面进行交流,分享名人学者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故事。除了传统的讲座形式外,图书馆还创新开展了“阅读体验行”系列活动。该活动从2013年启动,将专题讲座与实地体验结合,带领读者通过参观游览的形式感受西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北京的城建历史。
图书馆原馆长阎峥认为 “阅读推广工作是公共图书馆向公众提供阅读服务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图书馆通过多种方式将文献资源信息传递给用户的过程,也是培养每位读者的阅读习惯的方式。面对新的形势和读者需求,阅读推广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方式和方法。”在阅读推广的十年间,西城区第一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比如传统公益的讲座的主题、内容逐渐转为以读者兴趣为导向,增加了读者的兴趣和活跃度;图书馆对部分讲座视频进行加工编辑,添加片头、字幕、片尾等等,读者可以登录到图书馆网站数据库进行观看、收听。又如,图书馆针对近年来儿童阅读开展了各类亲子阅读活动,与出版社合作推出了《别以为你懂爸爸妈妈》、《南京那一年》、《心型雨花石》、《中国历史地图》等主题阅读活动;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图书馆举办了“童声里的红色记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少年儿童讲故事大赛”;为探索践行亲子阅读的新模式,图书馆与北京音乐家协会、解放军出版社和长安街读书会联合主办,由北京乐海振声艺术中心(北京)和福娃娃亲子部落联合承办,推出了大型亲子绘本剧——《永远的长征》。绘本剧以话剧和朗诵的形式进行首演,并参加由中国图书馆协会组织的红色主题亲子绘本剧评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阅读推广活动,使图书馆成为全面阅读的基石。而引导阅读,推广阅读,这恰恰是西城区第一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公共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使命。
读者眼中的西城区第一图书馆:温暖的家
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六十周年开放周期间,有不少“老”读者、老街坊都到图书馆里,在图书馆“我们的60年”主题展览中寻找自己的身影。
对于生活在西城区第一图书馆附近很多老人来说,图书馆似乎是第二个“家”。据工作人员讲,每天来图书馆里“休闲”的读者大约有1000多人,基本都是附近社区的居民,大约占了图书馆常来人群的50%左右。工作人员汤老师告诉我们,除夕、大年初一图书馆会照常开放,不少读者甚至在这样的节假日都回来图书馆坐坐。图书馆针对老年人,于2001 年开办了中老年计算机培训班。十二年来,坚持每年举办两期,每期培训共16次课、32 课时,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授课,已举办 24 期,共计 500 余人参加培训,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教育作用,满足了老年人的求知欲望,增加他们的生活乐趣。 同时,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西城区第一图书馆还组织了中老年合唱团、摄影沙龙等,采取会员制的形式,定期开展活动,也受到了中老年朋友们的青睐,形成了西城区第一图书馆的品牌活动。
此外,图书馆采取错时开放,最晚到晚上8点半,附近的青少年和学龄前儿童会在放学后直接来到图书馆。孩子们在这里做作业,温习功课,还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各种读物,跟小朋友们交流。
对于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和农民工,图书馆则像一座大学。西城区第一图书馆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法国沛丰组织、共青团西城区委员会联手打造的“西城社区学习中心”十年来坚持为 外来务工青年提供免费的计算机培训,经过初级班学习的学员能够熟 练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 Word、Excel、PowerPoint 等,而提高班的学员则能够进行图片处理、简短的视频制作和网页的编辑,为渴望学习与发展的外来务工青年铺就成功之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西城区第一图书馆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到目前为止,已有5000多人在这里学习了电脑技术。图书馆里先进的设备,舒适的学习环境,还有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当老师,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使用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和软件,最重要的是,完全免费。
西城区第一图书馆的视障人阅览室建立于2002年,是全国第一家现代化的视障人阅览室。2011 年,西城区第一图书馆与西城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合作,对两家街道级图书馆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成立了北京市首家社区级视障人阅览室,与区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让更多的视障朋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为使视障读者获取更多的知识,2013年4月起,“心声·音频馆” 系统在西城区第一图书馆试运行。音频馆收录了 5300 多小时的音频资源,包含1000余部优秀文学作品、影视原声、名家名曲、评书大师和相声名家的经典作品等大量视障人群喜好的资源。除此之外,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定期为老年人、视障人员上门送书,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此次图书馆开放周活动现场,图书馆馆长樊亚玲和大家讲起了图书馆里的温情故事,两位视障读者在现场也讲述了自己与图书馆的故事,现场的聆听在所有人都真切感受到图书馆像家一样的温情气质。
图书馆的未来:有趣、有料、多元的公共阅读空间
图书馆是什么?对于西城区第一图书馆的读者来说,图书馆似乎“无所不能”,它能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传统图书馆是资源、空间和服务是三位一体的,而数字信息和网络化的出现,使许多图书馆都面临到馆读者减少的困境。如何将读者吸引到图书馆,如何发挥图书馆作为空间的作用,是未来图书馆需要考虑的问题。
西城区第一图书馆一层近400平方米的大厅主要用以举办多种形式的展览,面积为165平方米的集体视听室主要用以举办多种形式的公益讲座。图书馆在2014年被评为“北京阅读季最美阅读空间”。
在图书馆为期一周的开放周期间,图书馆别出新意,用艺术家混搭图书馆的创意,特别邀请艺术家王智远、策展人刘筱石共同进驻西城区第一图书馆,用有趣有料的艺术方式,与进入图书馆的读者交流互动,用情怀联结图书馆与每一个读者。
“心相”展示活动设在图书馆一层门口。艺术家王志远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向读者征集可以表达对图书馆的映像的词汇,并邀请读者来到现场。通过网络共收集3000余个“正能量”词汇和1000多个“消极”词汇。只要在开放周进入图书馆的读者,都可以请艺术家在展板上画下自己的轮廓,并选择“词汇”填充自己的形象,最终呈现出一幅读者肖像图。活动吸引了大批读者驻足观看,通过活动也加强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联。“读诗”活动设在图书馆二层的楼梯旁,图书馆特别设立一个充满艺术感的小书屋,可容纳一人。读者可以进入温馨的“书屋”拿起自己喜欢的诗集阅读并现场写下心得体会,艺术家将根据读者的体会现场印制或绘制一枚书签赠予读者。这两场新颖的活动,让图书馆更加凸显有趣的公共阅读空间性质。
除了西城区第一图书馆的阅读空间建设,图书馆还为协助西城文委在西城区开辟了更多的特色阅读空间,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触角延伸至各个空间和不同人群。
西城区第一图书馆经历了60年的发展,她就像一个温暖的家,一个老邻居,老朋友,然后走近她,我们发现她依旧年轻,充满活力,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