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历史 >
    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的掘金之道
      时间:2017-08-16 15:07 作 者:任然

  丹尼尔•尤金在《奖赏:石油、金钱与权力》中说,控制石油权不仅是一场金钱游戏,而且是一场全球大博弈。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的掘金之路,就证明了这一点。约1867年,美国对华贸易的重要物品煤油进入中国市场,19世纪70年代以后,煤油开始在中国市场兴盛。1913年前,美孚垄断美国对华石油贸易长达40年,1912-1935年间,石油贸易在美对华贸易中有17年排名第一,美孚无疑获得了巨额利润,浪得中国石油市场“吸血鬼”的恶名。美孚作为美国最早的跨国企业之一,在中国是怎样铺就掘金之路的?台湾学者吴翎君教授著《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1870-1933)》一书,从外交史与经济史跨领域的对话探讨了美孚在华经销事业的建立,从“企业、政府与外交”的连锁关系,观察美孚即美国私企利益与国家利益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

  成功的经销策略

  美孚是第一个在中国设立经销处的石油公司,陆续开办区域公司、分公司及经销处,沿着各经销处设立油池、油栈,在20世纪20年代已建立层层负责的经销网络。早期借重中国既有的商业体系和社会组织,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先是委托怡和、太古洋行作为经销商,后来依靠中国的买办商人并纳入公司的销售体系,大大拓展了美孚在华贸易。20世纪初,美孚面临英、俄石油公司的竞争,即以美式经理制取代了买办制,从纽约总公司→亚洲分部→中国上海总部→各区公司→支公司,整个管理制度层层而下,由总公司自美国纽约遥控,正式成为中美跨国企业。在建立层层负责的销售网的同时,采取了美式经销策略,派遣美籍经理、经过训练会说中国话的美籍推销员,以西方资本主义的经营策略和商业手法进驻中国。美孚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务实而灵活,它们关注的是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视环境的变革而采取最有利的投资方式。

  商业行为背后的政治、外交

  美孚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活动,不仅仅是商业行为,背后有政治、外交的运作与手段。在美孚的不同发展阶段,美国若干官员也曾利用美孚作为外交上的角力。例如,1905年日俄战争以后,美国开始积极介入中国东北的利益,并与俄国和日本发生激烈争夺,当时美孚在东北市场的经销,亦被外交人员视为外交角力的延伸。美孚在中国口岸设置油池油栈,这关乎美孚的市场利益和市场份额,美国政府基于条约利益,态度就相当强硬,甚或派军舰威吓中国政府。1914年中美合办油矿开采,美国国务卿蓝辛特别致函美孚,要求派出充分授权的谈判代表赴北京洽谈。这个合作计划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不仅仅涉及中美政府,更涉及国际社会多边利益冲突。例如,日本政府就以傲慢的态度抗议中国政府将油矿开采交给美国垄断。1905年中国反美浪潮中,美孚在中国各地的经销处被恐吓威胁,美孚纽约总部曾试图游说美国国会在排华法案上让步妥协。这都说明“企业、政府与外交”三者之间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

  近代中国中的美孚石油

  美孚进军中国市场时,对市场的开拓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包括交通落后、陌生的商业环境和营销方式、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排外因素,等等。美孚克服了这些困难,找到了企业发展的契机。同时,美孚为了征服中国市场,对中国也有某种程度的让步,例如配合缴纳繁琐的杂税。为了打开销路,耐心地调整市场方针,学习中国语言,迎合中国人的商品口味,留意中国“舆论”,包括在水灾和饥荒时捐赠救济品,兴办农业学校,放弃公司因盗匪洗劫的求偿,等等。而且,对于美孚油船被劫或中国政府积累的油料欠款,美孚公司在无可奈何之下,或有减息免息的折衷办法,或不了了之。这也是为了搏得中国人民的善意而让步。

  美孚在中国经销石油产品,获取了巨额利润,尽人皆知。另一方面,也间接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比如,柴油、润滑油等液体油料的使用,促进传统手工业的机械化;汽油燃料的供给,助长了现代公路运输系统的兴起;带动了军事国防建设和近代工业的开展,尤其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此外,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的协和医院,对中国医学研究和医疗事业有大的贡献。再如1919年成立的南开大学,在1920-1940年初,得到该基金会的多项捐助,尤其是30年代对经济研究所的赞助,使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不仅培养出一流的经济学人才,并且对中国农村展开实地调查和研究,提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措施。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 大批中国的跨国企业走出去,以破竹之势进军国际市场,美孚在中国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参考坐标。(澎湃新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