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宏观 > 历史 >
    碎叶:一座西陲重镇与唐朝的渊源
      时间:2017-10-20 14:00 作 者:

  7世纪中期的碎叶是亚洲大陆上唐朝、吐蕃、突厥三大势力争夺之处。通过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唐朝打通了中原与西方交往的商路。为加强、巩固这一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文化意义的东西通路,640年唐朝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648年唐移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始创安西四镇。《旧唐书·龟兹传》记载:“先是,太宗既破龟兹,移置安西都护府于其国城,以郭孝恪为都护,兼统于阗、疏勒、碎叶,谓之四镇。”

  目前学术界对648年四镇问题的讨论实际上已形成两种不同的意见,而争论的焦点在648年四镇名单中有无碎叶。岑仲勉先生早已指出:“碎叶列四镇,是高宗时事;此处当作焉耆(指《旧唐书·龟兹传》)。唐是时势力未达碎叶也。”现在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赞同此说。

  余太山先生认为648年四镇名单中有碎叶、无焉耆。他把《旧唐书·王孝杰传》关于武则天与侍臣之间一番对话的记载,看作暗指唐太宗贞观年间就已设置了碎叶等四镇,并以此证明碎叶四镇的存在。但是实际上余太山为证明当时安西四镇包括碎叶镇而提供的材料都站不住脚。余太山关于贞观年间存在碎叶镇的设想,与他对7世纪中期西域地区政治形势的认识有关。他引用中国史料中的记载,用来说明648年阿史那贺鲁降唐是意味着唐朝已实际领有碎叶。

  阿史那贺鲁降唐期间,碎叶城仍为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所据。阿史那贺鲁叛唐(650)后,夺取了碎叶,自称沙钵罗可汗。655年唐朝遣元礼臣奉使西域册封真珠叶护,“礼臣至碎叶城,沙钵罗发兵拒之。不得前,礼臣竟不册封而归。”这条史料暗示了一些背景材料: 碎叶已由阿史那贺鲁占据。

  显庆二年(657)唐朝平定阿史那贺鲁叛乱,在西突厥本土设立羁縻府州,碎叶归唐。显庆三年(658)创设崑陵、濛池二都护府,册立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步真分主碎叶川东西: 川东咄陆诸部归阿史那弥射统辖,拜兴昔亡可汗兼崑陵都护;川西弩失毕诸部归阿史那步真统辖,拜继往绝可汗兼濛池都护,其中濛池都护府的治所即为碎叶,不过唐朝并未派军进驻其地。

  从662年起,唐朝与吐蕃势力开始在西域正式交锋,自贞观末年以来已经由唐朝控制的西域地区出现了唐朝与吐蕃之间反复争夺的局面。西突厥阿史那氏王族成了双方争相扶植的对象。在这一时期由唐朝册立,并担任唐朝官爵的西突厥可汗有阿史那弥射、阿史那步真、阿史那元庆、阿史那斛瑟罗;而投靠吐蕃与唐朝为敌的西突厥可汗则有阿史那都支、阿史那车簿、阿史那俀子、阿史那仆罗、阿史那拔布。龙朔二年(662)吐蕃夺取了龟兹及唐领西突厥。阿史那弥射旧部阿史那都支和阿史那步真旧部李遮匐“附于吐蕃”,合称二蕃。碎叶即李遮匐牙庭所在地,唐朝对这一地区完全失控,唐军一度退守西、庭、伊州。

  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在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又重置四镇,“立碑于碎叶城,以纪其功”。关于此事,两唐书《裴行俭传》和张说撰《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等皆有明确记载。《旧唐书·裴行俭传》曰:“于是,将吏已下立碑于碎叶城以纪其功,擒都支、遮匐而还。”近年碎叶又发现了一块碑额,现存吉尔吉斯斯坦布拉那博物馆。这个碑额系红色花岗岩质雕琢而成,宽约82厘米、高约60厘米、厚约15厘米。碑额作双狼浮雕。因为上面没有碑铭,我们无法断定其归属,但无论如何,碎叶发现的这个碑额能为研究碎叶川7—8世纪的历史提供翔实的证据。

  裴行俭留其副将安西都护王方翼统兵镇守,这是唐朝军队进驻碎叶的历史开端。《册府元龟》卷九六七明确记载:“调露元年,以碎叶、龟兹、于阗、疏勒为四镇。”故从此时起,安西四镇是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可见碎叶置镇始于此年。出于屯兵备战的需要,王方翼修建衙署。

  679年恢复四镇之后,西域形势并没有彻底安定。682年西突厥阿史那车簿与三姓咽面率部反叛,围攻弓月城。《资治通鉴》卷二〇三记载,阿史那车簿“帅十姓反”,可见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反叛活动。史载,王方翼在战斗中负伤。

  垂拱元年(685),西突厥首领他匐发动了反唐叛乱,唐失碎叶镇。垂拱二年(686)“秋九月,丁未,以西突厥继往绝可汗之子斛瑟罗为右玉钤卫将军袭继往绝可汗,押五弩失毕部落”,斛瑟罗击平他匐叛乱,重新夺取碎叶。唐王朝在重新光复四镇地区的同时,却正式罢废了安西四镇的汉军建制。其中碎叶虽然仍然是濛池都护府治所和西突厥继往绝可汗牙帐,但防务已全盘移交给阿史那斛瑟罗,汉军在碎叶的一切军事及屯田建置已全部撤销,不再设镇。余太山认为,武则天主动放弃了唐朝设在西域的安西四镇。新疆吐鲁番出土汜德达告身记载了武则天时放弃安西四镇的史实。

  690年,后突厥骨咄禄向西域展开猛烈的攻势,攻陷碎叶。《资治通鉴》卷二〇四天授元年(690)条记曰:“西突厥十姓自垂拱以来,为东突厥所侵掠,散亡略尽,濛池都护、继往绝可汗斛瑟罗收其余众六七万人,入居内地。”

  691年,突骑施首领乌质勒(690—705年在位)大破东突厥,光复碎叶。《唐会要》卷七三引苏氏记曰:“至长寿二年十一月,复四镇敕,是龟兹、于阗、疏勒、碎叶。”此年碎叶重新取代焉耆,备列安西四镇,是乌质勒主动交回的。武后长寿元年(692),唐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等率军击破吐蕃,收复四镇。在接受安西四镇几度失陷的教训后,唐政府为巩固西疆的边防,遣军两万四千人常驻四镇,从此安西四镇的形势才稳定下来。

  唐朝这次恢复四镇之后,加强西北边防“征发内地精兵,远踰沙碛,并资遣衣粮”,碎叶镇守使之名开始在史料中出现,其首任镇守使为韩思忠。碎叶城内设碎叶州,设刺史,为民政主管官员,乾陵蕃人石像中还记录了碎叶州刺史的官号与人名。

  699年,碎叶镇又陷于后突厥。此年,乌质勒移衙碎叶。《册府元龟》卷九六七明载:“圣历中,突厥嗢鹿州都督乌质勒移衙于碎叶。”久视元年(700)唐朝采纳阿史那忠节的建议,令“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军大总管,镇碎叶”,并有汉军驻防。

  704年,突骑施首领乌质勒控制了西突厥大部分领地建立了强大的突骑施汗国。至此,乌质勒虽未称汗,但其所建政权已发展为真正的汗国了。《新唐书》卷二一五下《突厥传下》载:“突骑施乌质勒,西突厥别部也。自贺鲁破灭,二部可汗皆先入侍,虏无的君。乌质勒隶斛瑟罗,为莫贺达干。斛瑟罗政残,众不悦,而乌质勒能抚下,有威信,诸胡顺附,帐落寖盛,乃置二十都督,督兵各七千,屯碎叶西北。稍攻得碎叶,即徙其牙居之,谓碎叶川为大牙,弓月城、伊丽水为小牙,其地东邻北突厥,西诸胡,东直西、庭州,尽并斛瑟罗地。”

  景龙三年(709)唐朝与突骑施娑葛全面化解了关系,唐朝正式承认了突骑施汗国,册拜娑葛为突骑施十四姓钦化可汗,赐其名为突骑施守忠。是年北庭都护晋级为北庭大都护府,碎叶转隶北庭。此后唐朝以北庭都护吕休璟兼领碎叶镇守使之职。碎叶直属北庭大都护府统辖时期只限于709年至714年。由于碎叶转隶北庭,安西四镇中碎叶的位置为焉耆所取代。开元四年(716)唐朝创立亲王遥领安西大都护府制度,是岁册拜靖德太子李琮遥领安西大都护府。北庭大都护府又还原为北庭都护府,于是碎叶复划归安西,取代了焉耆,备列安西四镇。718年,突骑施可汗苏禄南下楚河流域,攻陷碎叶,重建突骑施汗国,史称黑姓突骑施汗国,或突骑施黑姓汗朝,不服唐朝所册拜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献的号令。《新唐书·焉耆传》载:“开元七年,龙嬾突死,焉吐拂延立。于是十姓可汗请居碎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表以焉耆备四镇。诏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征西域贾,各食其征,由北道者轮台征之。讫天宝常朝贺。”唐朝遣使解忠赴突骑施,册拜苏禄为突骑施十四姓忠顺(毗伽)可汗,兼金方道经略使,并应其请,让出碎叶为其牙庭,缔结了共同反抗大食的政治、军事同盟。至十年(722)“十二月,庚子,以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女为交河公主,嫁突骑施可汗苏禄”。

  总之,从调露元年(679)唐朝政府平定阿史那都支、李遮匐叛乱之后,安西都护王方翼扩筑碎叶城,到开元七年(719)十姓可汗突骑施首领苏禄请居碎叶,首尾40年里,作为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先后归隶于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此镇建置之后,在屏卫唐朝的西北边防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间多次废而复置,历尽沧桑。

(本文摘自《碎叶》,努尔兰·肯加哈买提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7月 )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浏览排行